Skip to content 随轩 随轩 古雴的哲学茶馆 首页 WEB3 专栏 研究 随笔 教学 读书 记录 SEARCH 关于科学通史期末大题:“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不是蒸汽机而是钟表” Home 随笔 技术 关于科学通史期末大题:“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不是蒸汽机而是钟表” 技术 关于科学通史期末大题:“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不是蒸汽机而是钟表” 2011年12月23日 吴国盛, 技术, 时间, 机械, 芒福德, 钟表 这次鉴于大幅提高了平时的任务,期末考试相对容易一些,除了传统的名词解释(增加到14道)之外只有一道论述题,论述题折算成总分相当于12分,大致算是第四次小论文了。

二、论述题(30分),征引要规范(如果征引的话),不得抄袭。

为什么说“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不是蒸汽机而是钟表”(芒福德语)?

这最后的小论文也是要求征引规范的,不过毕竟是当堂开卷考试,也不宜演变为“拼书”的较量。这道题目出得还是比较好的,在一般书里都找不到,因此主要还是考验同学们自己的理解了。

不过有一点遗憾的是,虽然这句话吴老师在课上提过,也做过一定的解释,但吴老师在整个课程中渗透的技术哲学理路还是显得太少了一些,即便吴老师早已提示了“技术是汪洋,科学是孤岛”的历史观,但在这学期的通史课程来看,吴老师的叙史方式还没有明显的改革。因此这个题目对于坚持听课的同学来说可能还是有些意外的。

另外,从这个题目的提问形式看,似乎是要求重述芒福德这句话的理由,但我可以表示不同意这句话吗?从出题的口风上看来是理应同意并附和这句话比较好,不过在我这个实际判卷者看来,如果能够提出反对意见也许是更好了。当然啦,吴老师本人在这方面应该也是开放的,无论如何,要反驳这句话,也应该先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说这句话,他说这句话可能是什么意思。

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在根本上反对这句话,但也并不太认同,总之是持保留态度。在评述麦克卢汉时,我就曾经引用过麦克卢汉对芒福德的这一批评:

麦克卢汉引述芒福德关于钟表对现代文明的意义的相关观点,并评论说:“路易斯•芒福德认为,在对社会机械化的影响力上,钟表应排在印刷机的前面。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拼音字母表的影响;使时间的视觉切分和统一切分成为可能的,正是拼音字母表。事实上,他没有意识到拼音字母表是西方机械主义之源,正如他不知道机械化是社会从听觉触觉型转向视觉价值型的过程一样。”[73]麦克卢汉认为,“不是时钟,而是受时钟强化的书面文化,造成了抽象的时间,导致人不是因为饿了才吃,而是在‘该吃饭的时间去吃’”[74]所谓“该吃饭的时间”,要害在于,它是某种抽象的、符号化、视觉的印象,比如“12:00”,而不是某种听觉印象。作为文字符号的时刻与作为“钟声”的时刻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吃饭的时间”如果只是指“敲钟的时刻”,这并没有抽象化,无论定点敲钟者是人还是机械,而一旦“吃饭的时间”是某个视觉化的时刻,那就使得时间与具体的生活相分离抽象出来了,同时也获得了客观和去魅的形象。“时间”的机械化不仅仅来自于“钟”的机械化,而且关键还在于“钟”从声觉转变为视觉,是“钟声”到“钟点”的转折塑造了现代人的时间观。

也就是说,按照麦克卢汉的思路,真正的“关键机械”不是“机械钟”,而是“视觉的机械钟”。不过照这样说来,关键机械基本上仍然可以说是“钟表”了。

至少还有一个机械同样或者更加“关键”,那就是我前一段在关注的印刷机,甚至芒福德本人尽管把印刷机“排在钟表之后”,但同时强调其“重要性不亚于钟表”(《技术与文明》123页,p134)。

芒福德所用“钟表”一词比较含混,在某处暗示他更关心的是“以落锤制成的机械时钟”而不是“古时的……水钟”(14页,p13),但在古代或东方就有的水钟之类的装置也可以算作是机械。芒福德认为“在时钟发展史的每一个阶段,它都是机器的出色代表”(15页,p14)。但问题是,如果说时钟发展史是一个跨越多个时代的漫长过程,那么为何特别针对“工业时代”而言是关键机器呢?我们必须说,虽然钟表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时代,但是的确在工业革命和新时代的塑造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过它为何能够而且恰恰在这个时候扮演重要的角色,仍然需要另一些背景和机缘。例如机械钟表传入中国时,显然并没有随之带来一场工业革命,而只是成为宫廷内的玩物罢了。而在西方,钟表之所以能够走出修道院,影响整个社会,这并不是由钟表本身足以说明的,还需要另一些环境的准备,这其中恐怕也包含字母表、印刷机,乃至蒸汽机的重要角色。

无论如何,说钟表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机械,乃至说“现代”的关键机械,都没啥问题。但具体说工业时代的关键,还值得推敲。因为准确来说“现代”如果以科学革命为标志,那么基本上要早于工业时代。即便说钟表是整个“现代”世界的关键机械,那么随后拉开工业时代序幕的又是什么呢?事实上,按照芒福德本人的断代,从始生代技术时期到古生代技术时期的转折大约开始于1700年代,而“发生在18世纪的人口和工业的巨大变化,可归因于作为机械动力的煤炭,有效利用该动力的新方法(蒸汽机)以及熔化、加工铁的新方法。这个煤炭—钢铁体系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文明。”(146页,p156)

这样说来,如果说“关键”指的是直接拉开工业时代帷幕的机械,那么即便芒福德本人也仍然承认,“蒸汽机”仍然处于核心地位。无论说蒸汽机毕竟是产生于一个早已遍地钟表的环境中,还是说蒸汽机背后的逻辑已经暗含于钟表之内,但就断代性的判断而言,说起工业时代,仍然首先不得不提蒸汽机,这是没有问题的。

总而言之,“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不是蒸汽机而是钟表”这个断言有些不够严谨,关键在于说“某个时代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意思。

当然,我们回过头来,还是应该试图理解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果说我们不是要字斟句酌地推敲这句话,而只是要来讲解钟表这种机械对于工业时代的重要意义,那么问题就清楚多了。

部分参考芒福德的论述(15页,p14以下),大致有三个方面可说:

从技术器件的层面说,钟表是机械的典型代表,在标准化、自动化、准确的控制等方面近乎完美,是其它器械的效仿对象。(例如近代的机械论几乎就是钟表论。) 从思想观念的层面说,钟表生产出了“时间”。塑造了均匀的、独立的、可分割可计量的时间。出于这种时间观念,守时的概念、固定的工作时间、效率的概念等等一系列现代生活的要素都凸现出来了。 从社会生活的层面说,钟表把原先起源于修道院的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扩展到全体,特别是最终成为“工人”的理所当然的生活节律。(这方面也可以归入时间观念的层面来讲) 当然作为题中应有之义,论述也应该涉及与蒸汽机的比较

由于这道题目答案比较开放,因此在实际判分的时候也很难按照知识要点来加减得分,不过一些关键词可以注意——标准化、自动化、精确性、控制、时间、均匀的时间、独立的时间、效率、生活节律……如果以上一点儿都没有提到的,大概就要20分以下计了;能够提到观念层面的,大概就25以下;能够对各个概念作出全面而细致的反思的优秀答卷则给28、29。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是论证得特别有条理的,可以特殊考虑;还有个别非常不认真的,比如只写那么两三句话就交差的(我收卷子时瞄到一张,而且是提前交的),这道大题就只能给接近零分的成绩吧。

打赏 赞(1) 分享 相关文章: 在什么“时候”需要“看时间”? 这篇短文是在我《技术通史》课程的第五讲中的一些片段,整个讲义还没有整理出来,但今天有个摄制正好要讲到相关的话题,所以先抽取出来随手写几段。 钟是什么?它是一种,或者说一类技术器物,作为一种技术物当然它有特定的功能,那么,钟是用来干什么的? 答案似乎很简单:钟是用来“看时间”的。 但细一琢磨,这个“看时间”的动作很神奇,首先“时间”这种抽象的东西,是可以用眼睛“看”到的。然后,这门技术是有用的,那就 ……​ 从技术哲学出发解读媒介环境学(博士论文开题计划) “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1])是20世纪后半叶在北美兴起的,它奠基于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人物的多伦多学派,1970年尼尔·波兹曼在纽约大学创建了媒介环境学博士点。直到1998年,以纽约学派为中心创建了“媒介环境学学会”。 注意到,媒介环境学不仅是一股新兴的思潮,而且试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制。于是,我的论文之所以以媒介环境学为研究对象,也并不限于归纳和转述相关学者的思想和论 ……​ 技术的文明史——以芒福德为例 讨论班说明: 吴老师和各位同学春天好: 非常抱歉又习惯性拖延了…… 芒福德是我博士论文中计划在导论部分之后,正文中处理的第一个人物。由于有一个整体写作计划作为背景,有一些关于媒介环境学的基本介绍应该在导论中就交代了,另一些部分则要放到后面处理麦克卢汉等人的时候再细说,结果这一段写的时候掐头去尾变得很短,当然也和我准备不足有关,请同学们理解一下,特别是不了解我关于媒介环境学研究的背景情况的同学,看这 ……​ 技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床 第一周的课程之前只写了一半,事实上当时前半节课是导论部分,而后半节课讲了第一个案例分析,在这里继续补写。至于第二周的课程,原定4位同学讲半节课,我讲半节课,结果同学们参与感过强,时间也没有严格控制(因为是第一次,我有意不强行控制),所以3位同学的报告连带讨论就用满了两个钟头,所以我准备的内容留到下周再讲。 第一个例子是“起床”,事实上只截取被闹钟吵醒这一个环节。 一、截面 今天早上被闹钟叫醒。 对 ……​ 事先做好——纳皮尔的算筹和对数的共同逻辑 仍然是写给科博馆的,器象 | 事先做好——纳皮尔的算筹和对数的共同逻辑。 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1550-1617)出生于苏格兰的名门望族,他继承了家族的财富,经营着自己的城堡和庄园。他以研究的态度来打理他的土地,对肥料等问题做了实验和分析。他也是一个虔诚的新教徒,为了反击天主教,他积极介入当时的宗教争论,并撰写了颇有影响的神学著作。他也是一个巫师,他精心喂养了通灵的黑公鸡,并且出 ……​ Author: 胡翌霖 胡翌霖,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本站文章在未注明转载的情况下均为我的原创文章。原则上允许任何媒体引用和转载,但必须注明作者并标注出处(原文链接),详情参考版权说明。本站为非营利性个人网站。 View all posts by 胡翌霖 → 关于科通第三次作业:“论培根科学”“意向历史”和历史学的目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Comment

Name*

Email*

Website

Save my name, email, and site URL in my browser for next time I post a comment.

订阅 填写Email地址订阅本站更新 * 填写Email地址订阅本站更新 *

xu发表在2023年“媒介史与媒介哲学”考卷评讲 2023年7月11日 能认识胡老师真好,书单收了。谢谢胡老师

胡翌霖发表在长生:超人类主义与Web3的内在关联 2023年6月23日 看到有人评论说我用哲学讨论经济学,不够实…

胡翌霖发表在长生:超人类主义与Web3的内在关联 2023年6月21日 应该是一个欢迎页面,不知为何没有显示,但…

zhanghaitao发表在长生:超人类主义与Web3的内在关联 2023年6月20日 收到了验证邮件,但点播“Click he…

胡翌霖发表在比特币:留给穷学生的时间不多了? 2023年6月20日 哈哈…后来全忘了这事了。。现在也没心思写…

首页|WEB3|专栏|研究|随笔|教学|读书|记录Back to Top©2023 随轩Powered by Fluida & WordPress.